公司注销 债权债务变更
未经清算取消公司是非法的。清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知债权人声明其债权。公司的债务通常在这个时候已经得到处理。如果公司被任意取消,债权人有权起诉个人股东或清算组要求还款的责任。
附属公司法:
第183条公司符合第181(1),(2),(4)条的规定;如果根据第(5)款的规定解散,清算组应在原因解除之日起15天内成立,并应开始清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大会确定的董事或人员组成。未在清算期限内设立清算组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申请,并组织清算组及时进行清算。
第148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以下权力:
(1)清理公司的财产,并分别准备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2)公告,公告债权人;
(3)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完成的业务;
(4)支付清算过程中所欠的税款和产生的税款;
(5)清理债权,债务;
(6)处理债务偿还后公司的剩余财产;
(7)代表公司参加民事诉讼活动。
公司在公司取消之前将债权转让给股东。公司进入清算阶段后,其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因此,只要转让与清算阶段公司法规定的限制不冲突,它就可以转让其权利。转让的法律依据可以在合同法中找到。 《合同法》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权利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方,但必须通知债务人,受让人获得与债权有关的权利。这为公司的原始股东获得公司的债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尽管股东是公司的投资者,但他是独立于公司和债务人的第三人。然后,程序上的工作是公司只需要在注销前将债权转让给原始股东,并通知原始债务人,这样即使在公司被注销后,公司的原始债权也不会被注销。消除,但仅发生转移。对于受索赔的股东而言,风险是索赔可能无法实现。因此,转让时应遵循自愿原则,股东应主动。同时,受让人应考虑受让人承担的风险,并给他们适当的折扣。
向股东分配信用。在这种模式下,公司不执行信用转移程序,而是在分配公司的剩余资产时将剩余的和未实现的债权直接分配给股东。法律依据是《公司法》的规定。清算完成后公司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出资额的份额分配,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分配。当然,从程序的角度来看,如果转让给债权人的股东想实现债权,则在向债务人主张权利之前,他仍应执行《合同法》规定的程序。
,原始股东有权提出遗失的索赔。对于丢失的索赔。原股东仍然享有最终所有权。但是,由于这部分债权可能不是在清算阶段发现的,而是在公司终止后才发现的,因此,这部分债权不能在公司倒闭前分配给股东的个人姓名,应该属于原始股东。因此,债权人这一部分的原始股东有权追索。
有两份文件供您参考: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的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企业融资和税收》(2009)第59号